乌克兰国家科学院焊接研究所,全称为叶夫根尼・巴顿电焊研究所(Ye.O.Paton Electric Welding Institute),是世界著名的焊接技术研究机构,以下是关于该研究所的详细介绍:
焊接工艺与技术研发:在多种焊接工艺上取得了显著成果,如闪光接触焊、局部真空电子束焊、铝及铝合金的微束等离子弧焊、扩散焊、爆炸焊等,并研制了相应的先进焊接设备,像 K-700、K-584、K-900 型闪光接触焊设备,EWS-104 型局部真空电子束焊接设备等,这些成果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核能工程、造船工业、机械制造等领域2.
基础理论研究:在电弧放电物理、低温等离子体、金属的熔化与凝固、焊接过程中的物理化学与流体力学原理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为焊接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材料与结构研究:对焊接接头的强度评估、焊接结构的可靠性和耐久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开发出多种新型焊接材料和合理的焊接结构,为提高焊接质量和结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
无损检测技术:积极探索先进的无损检测技术,用于检测焊接缺陷和评估焊接质量,确保焊接结构的可靠性.
其他领域:还涉及特殊电冶金工艺、纳米结构系统、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可再生能源以及医学焊接等研究领域.
知名校友:
鲍里斯・叶夫根尼耶维奇・巴顿:作为该研究所创始人叶夫根尼・巴顿之子,他继承和发展了父亲的事业。1941 年毕业于基辅工学院后到该研究所工作,1953 年开始担任所长一职,直至 2020 年。他领导创造了电渣焊,解决了大型高压容器、海洋船舶的大部件和水轮发电机等的生产问题,还提出电渣重熔法,并建立了优质冶炼新领域即特种电冶炼,著有《电渣焊》《电弧焊和电渣焊的电气设备》等著作,获得列宁奖等多项大奖,是苏联科学院院士及多个外国科学院的荣誉会员.
弗拉基米尔・郭瑞:曾在乌克兰的焊接所工作多年,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知识,后来到中国广州从事科学研究,帮助中国在等离子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尼古拉・卡齐米罗夫:乌克兰科学家、研究员兼工程师,是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叶・奥・巴顿电焊研究所公共企业节能建筑与技术研发生产中心主任,在电池制造、水处理、绿色氢气生产、有毒废物回收、纳米材料制造和节能房屋等领域开发了多种技术解决方案,并建立了乌克兰最好的工业设备和高科技产品工厂之一,还创立了乌克兰第一家双层窗玻璃工厂